南島民族的【起源地】是在「巽他古陸的淹沒區」,包括航運跟芋頭等都是在起源地發展起來,然後沿著 南海 向北航行,形成【大坌坑文化】而主要在 澎湖 跟 台灣,族群快速擴大,尤其發展出 遠洋航行能力,帶著 構樹、豬 跟老鼠,台灣玉、烤芋頭 等 從台灣向世界進發,拓殖到太平洋跟印度洋,變成【南島民族】所以台灣是南島民族的【發源地】(原鄉)
[李東昇的說明]從末次盛冰期開始,因為海平面下降,南亞沿海發展的漁獵族群(C群體) 混合 D群體,從印度半島到中南半島(巽他古陸)向南進入赤道區的巽他古路南端,逐漸發展成【原始南島民族】
由史蒂芬·奧本海默提出的【起源地】,再經過李東昇的整理考證。
巽他大陸起源說認為,冰河期的東南亞由於海平面比現在低,爪哇島、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連在一起,形成巽他大陸,為亞洲的延伸。但在間冰期,海平面上升,淹沒這個區域。這個區域的居民被迫離開,向北航行,主要進入 中國福建沿海跟澎湖跟台灣,形成【大坌坑文化】,擴大為【南島語族】。
舒特勒(Shutler)和馬克(Marck)於1975年發表論文,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【發源地】以後,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。尤其是在彼得·貝爾伍德於1991年在《科學美國人》雜誌上,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,「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在台灣」這一個陳述,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!無論是構樹跟南島語言的 基因證據 跟 歷史考據,都已經證據充分明確!
台灣身為【 南島語族的發源地 】或【 南島民族的發源地 】,建議把 【起源地】跟【發源地】的用詞釐清,這樣就沒有衝突,能更正確的表達歷史真相!
